水稻稻曲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稻曲病怎么让它不蔓延)

时间:2024-04-01 01:42:25

预防:拌种:播前用50%多菌灵悬浮液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872小时。 孕穗期、破口期、抽穗期三个关键时期,每亩用30%己唑醇悬浮液30克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发病后治疗:48%肟菌唑15毫升+30%己唑醇10毫升+精油15毫升。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稻黑穗病的特点和症状。

1、水稻稻曲病特点

水稻黑穗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它是由半知菌亚门绿硬化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为“富贵病”,老百姓俗称“高产果”,又称绿黑穗病。

施氮肥过多的稻田易发生此病,且病情较严重。 26-28是病原体繁殖的最佳温度。高温下雨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和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2、水稻稻曲病症状

稻黑穗病只危害稻穗,与稻瘟病、纹枯病不同。真菌的孢子在孕穗和开花阶段感染水稻,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侵入花器官并开始造成损害。

最初,病菌在谷壳中生长,逐渐发展到整个米粒上覆盖一层黄绿色霉层,并逐渐变成深绿色。

初始模具层光滑平整。随着孢子变得越来越大,霉菌层变得起皱且不均匀。受感染的米粒往往是普通米粒的2-3倍大。

如果我们把病粒的横截面拍下来,我们会发现从外到内的颜色分别是:深绿色、黄绿色、白色,这也代表了细菌的发育过程。

如果在田间诊断,大病粒和深绿色霉层这两个关键词将帮助我们更容易地识别水稻黑穗病。

3、水稻稻曲病发生趋势

水稻黑穗病病原菌孢子可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繁殖。现在经常看到早稻发生较轻,中晚稻发生较严重。

可能是早稻孕穗期的温度和湿度并不是核盘菌孢子的最佳繁殖条件。在定期轮作作物的稻田中,这种情况相对常见。

抽穗期阴雨天气易导致水稻黑穗病的流行,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条件类似。

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了解了水稻黑穗病的特点和症状之后,我们来说说如何防治?

1、水稻收割后,必须晒干,深耕。

这样可以减少水稻黑穗病病原菌孢子基数,减少土壤中越冬病原菌的数量,有效防止病原菌侵染水稻。

2、选择抗病品种,种植管理中尽量避免偏施氮肥。

有些人只在稻田里施尿素,认为尿素威力大、效果好,用后作物会发生明显变化。氮肥偏施,为后期水稻病虫害防治埋下隐患。

3、预防

拌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悬浮液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872小时。

孕穗期、破口期、抽穗期三个关键时期,每亩用30%己唑醇悬浮液30克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4、发生后的处理

每亩用水2桶。每桶水使用:48%肟菌唑15毫升+30%己唑醇10毫升+精油15毫升。

或每亩使用2桶水,每桶水使用:25%氟硅唑悬浮液15毫升+30%偶氮三酮乙硅酸盐乳油25毫升+精油15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