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长过程中,由于苗期土壤过于干燥或气温过低,会发生炭疽病,特别是幼苗更容易受到侵染。在成株阶段,温暖湿润的环境更有利于细菌感染,但在12-14度的温度下细菌无法发育。当发生炭疽病时,必须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使用咪鲜胺、苄灵、元生观等药物。
大豆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过于干燥或苗期气温较低,会发生炭疽病。尤其是在苗期,更容易受到感染。在成株阶段,温暖湿润的环境更有利于病菌的传播。感染,但细菌在12-14度的温度下不能生长。
:
大豆炭疽病发生时,主要为害茎和荚果,叶片或叶柄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感染后茎部会出现褐色病斑,并有大量黑点,若在苗期感染,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
:
大豆发生炭疽病后,如果及时处理,处理后会恢复并能正常生长发育。
当大豆发生炭疽病时,必须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使用咪鲜胺、苯甲酰、元生观等药物。每隔7-10天向叶面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控制病害,使其正常生长。
:
当大豆发生炭疽病时,也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药物来治疗,例如碳酸灵可湿性粉剂,效果非常明显。
:
种植大豆时,必须使用抗病性强的种子,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当病虫害发生时,需要及时使用药物防治,并且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和充足的阳光照射。